虛擬化的工作原理
虛擬化基礎知識
現如今的 x86 服務器的設計存在局限性,每次只能運行一個操作系統和應用,這為 IT 部門帶來了挑戰。因此,即使是小型數據中心也必須部署大量服務器,而每臺服務器的容量利用率只有 5% 到 15%,無論以哪種標準來衡量,都十分低效。
虛擬化使用軟件來模擬硬件并創建虛擬計算機系統。這樣一來,企業便可以在單臺服務器上運行多個虛擬系統,也就是運行多個操作系統和應用,從而實現規模經濟并提高效益。
虛擬機
虛擬計算機系統被稱為“虛擬機”(VM),它是一種嚴密隔離的軟件容器,內含操作系統和應用。每個功能完備的虛擬機都是完全獨立的。通過將多臺虛擬機放置在一臺計算機上,可僅在一臺物理服務器或“主機”上運行多個操作系統和應用。
名為“hypervisor”的精簡軟件層可將虛擬機與主機分離開來,根據需要為每個虛擬機動態分配計算資源。
虛擬機的主要特性
虛擬機具有以下特征,這些特征可提供多項優勢。
分區
- 可在一臺物理機上運行多個操作系統
- 可在虛擬機之間分配系統資源
隔離
- 可在硬件級別進行故障和安全隔離
- 可利用高級資源控制功能保持性能
封裝
- 可將虛擬機的完整狀態保存到文件中
- 移動和復制虛擬機就像移動和復制文件一樣輕松
硬件獨立性
- 可將任意虛擬機調配或遷移到任意物理服務器
服務器整合
借助服務器虛擬化,公司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服務器資源并減少所需服務器的數量。這最終會實現服務器整合,從而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。